忻城县2025年病虫情报第二十五期--注意抓好晚稻细菌性条斑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
近期,受多次强台风及种植品种等因素影响,我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、白叶枯病比去年发生早,发生重,请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广大种植户务必高度重视,加强田间检查,发现病害及时施药防治,减轻为害,减少损失。
一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
又称细条病、条斑病。主要为害叶片。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,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,大小约1×10mm,病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。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,干后呈胶状小粒。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大斑,与白叶枯类似,受害严重时可造成20-60%的减产。据本站近期到各乡镇调查,该病在部分水稻品种上易发生。病叶率最高达55%以上,平均为2.1%,加上近期降雨频繁,该病目前已进入流行盛期,预计晚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2(3)级(中等偏轻局部中等)程度发生,发生面积1.8万亩,该病传染蔓延快,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导致绝收。
二、水稻白叶枯病
白叶枯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。初起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,以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,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 。预计晚稻白叶枯病1(2)级(轻局部中等偏轻)程度发生,发生面积0.5万亩。
此外,稻瘟病、稻曲病、稻纹枯病有不同程度发生,需同时加强检查,发现病害及时施药防治。
三、防控意见
重点做好感病品种田块、低洼田块、发病中心田块及其周边田块的病害防治工作,对感病品种或已发病田块(或者台风来临前或来临后)必须立即防治1次,隔5-7天后再防治1次,连续防治2-3次。
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、白叶枯病可选用噻菌铜、噻森铜、春雷·王铜、噻唑锌、氯溴异氰尿酸、中生菌素、叶枯唑等具有保护兼治疗的药剂。施用铜制剂时要注意不能与代森锰锌、代森锌、磷酸二氢钾等含有金属成分的药剂和叶面肥混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