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宾市(象州)玉米生态区域动态 监测简报 2025年(第五期)——抓好秋玉米中后期管理工作,实现增产增收目标
一、 天气情况
根据来宾市气象服务信息,我市8月末至9月多为多云阵雨天气,平均气温27~30℃,具体情况如下:8月29日-9月4日,各地累计降雨量0~8.4毫米,与常年同期相比,大部地区偏少8~10成;大部地区平均气温28.5~30.0℃,金秀山区23.8℃,与常年同期相比,大部地区偏高0.7~1.9℃。9月5-11日,各地累计降雨量31.9~159.6毫米,与常年同期相比,除兴宾区偏多1成外,其余地区偏多9成~3.8倍;大部地区平均气温27.9~28.9℃,金秀山区23.7℃,与常年同期相比,大部地区偏高0.7~1.2℃。9月12-18日,各地累计降雨量0.3~15.1毫米,与常年同期相比,大部偏少2~9成;大部地区平均气温27.8~29.2℃,金秀山区23.2℃,与常年同期相比,大部地区偏高0.9~2.2℃。9月19-23日多为多云阵雨天气,24-25日,受台风 “桦加沙” 影响,我市出现大风天气,降温 3~5℃,过程累计雨量 25~45毫米、局部 60 毫米以上。总体气温降水适宜秋玉米生长,局部少部分地块受大风天气影响出现局部倒伏。
根据气象预报,预计未来一周:9月27-28日多云转阵雨;29-30日中雨转阵雨;10月1日,多云;2-3日多云转阴。
二、监测点及面上苗情
据来宾市象州玉米苗情动态监测点9月25日苗情调查结果:青青700株高147.8厘米、叶龄为13.70叶、茎粗2.28厘米;迪卡011平均株高150.44厘米、叶龄为13.36叶、茎粗2.32厘米;鹏玉161平均株高157.78厘米、叶龄为12.94叶、茎粗2.96厘米;正大808平均株高163.89厘米、叶龄为13.21叶、茎粗2.99厘米监测点玉米长势较好,生育期晚于面上玉米一周,已经进入大喇叭口时期,即将抽雄吐丝,轻微受草地贪夜蛾危害。
我市晚玉米田间播种期不一致,目前面上多数玉米已经进入抽雄吐丝期,部分早播玉米已经灌浆;局部少部分地块受草地贪夜蛾危害。
三、田间管理建议
(一)追肥培土
1.攻苞肥:在秋玉米大喇叭口期(11~12张展开叶时)重施攻苞肥,叶色正常的每亩施 15-15-15 三元复合肥 25~30 公斤,氯化钾 7.5~10 公斤,施肥后大培土。叶色偏淡的每亩施 15-15-15 三元复合肥 30~40 公斤、氯化钾 10~15 公斤。
2.粒肥:抽雄授粉后叶色落黄明显的补施粒肥,每亩深施尿素 5~6 公斤、氯化钾 3~5 公斤,或用0.5%~1.0%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叶面喷施 2~3 次。
(二)浇水防旱
我市秋玉米生长后期容易遭遇秋旱,当午间植株叶片卷曲明显时要及时浇水、灌水防旱抗旱,特别是抽雄前后土壤缺水,会严重降低玉米的产量,有条件的要安装滴灌、喷灌设施抗旱或灌跑马水抗旱,使田间湿度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70~80%。
(三)倒伏补救
9月我市受台风影响,局部少部分地块玉米茎秆出现倒折、倒伏情况,需及时进行补救。尚未抽雄的地块,对根倒、茎秆倾斜植株不需扶正,依靠植株自我调节;对茎折植株尽量清理离田,增加群体通风透光。已经抽雄授粉的地块,对根倒、茎倒且茎秆与地面超过45度角的玉米植株一般不扶正,避免二次伤害;对倒伏平铺的尽快扶正,可将相邻4-6株绑在一起;对根系再次生长扎地的采取垫扶措施,使玉米果穗离开地面。茎折严重的受灾地块视情况改作青贮收获,减少损失。
(四)抓好病虫草防治
1、秋玉米病害要重点防治褐斑病、大斑病、小斑病、锈病、茎腐病等。褐斑病防治药剂可选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%丙环唑乳油。大斑病和小斑病防治药剂可选用25%丙环乳油、25%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20%嘧菌酯水分散粒剂。锈病防治药剂可选用2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、43%戊唑醇悬浮剂、或25%丙环乳油。
2、虫害要重点防治草地贪夜蛾、玉米螟、黏虫、蚜虫等。各地应加强虫情监控,及时防治。防治草地贪夜蛾药剂可选用1%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、5%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、6%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、20%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。防治玉米螟应在孵化盛期至幼虫3龄前,可选用10%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、2%高氯·甲维盐微乳剂、10.5%甲维·氟铃脲水分散粒剂或12%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进行防治。在粘虫卵孵化盛期至幼虫3龄前,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4.5%高效氨氟氨菊酯乳油进行防治。蚜虫防治可选用5%吡虫啉乳油或25%噻虫嗪水分散粒剂。
3、对牵牛花、筒竹茅、马唐等恶性杂草草害严重的地块,及时采用人工拔除或定向喷施灭生性除草剂防除杂草的方法,防除杂草,解决杂草与玉米苗争肥、争水,不利于玉米苗生长的问题,确保秋玉米稳产、高产。
(五)适时收获
粒用玉米适宜收获期是在完熟期,一般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,微干缩凹陷,籽粒基部(胚下端)出现黑帽层,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即可收获。秋玉米在不影响后茬作物种植和天气晴好的情况下,可适当推迟收获,有利于延长籽粒灌浆结实时间,增加粒重,提高产量。粮饲通用玉米作青贮玉米可以在乳线达到籽粒 1/2-2/3 时收获。鲜食玉米一般在授粉后20-25天采收鲜穗上市。